“三标”活动强引领 开足马力拼经济 全力以赴求突破
奋跃而上加速跑
昨日召开的全市重大项目观摩暨经济运行分析会,通报了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运行情况,并对下半年的重点经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资料图】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抢抓疫情后经济恢复的重要窗口期,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政策措施,支撑带动经济恢复速度加快,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全市上下以“起步就是冲刺”的精气神,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扛稳了“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奔跑中的郑州活力四射
经济运行跑出 发展“加速度”
上半年,全市GDP完成7008.6亿元,同比增长6.3%。从总量上看,我市半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二季度当季,全市GDP同比增长6.7%,增速比去年四个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分别加快3.2、5.2、2.7、10.9、0.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压舱石” 作用更加突出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2019年同期(7.5%)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比去年同期前移4位。
工业投资增长39.1%,在全省居第2位,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2个百分点。高技术行业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12%、11.1%,规上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0.6%。
消费“助推器” 作用更加有力
在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措施推动下,全市消费市场加快复苏,接触型聚集型消费明显回升,出行类商品销售旺盛,升级类产品需求不断释放。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3%,扭转了2021年7月以来增速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被动局面;5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30.2%,增速突破近十年最高水平。全市21个限额以上单位零售商品类别中,有12个正增长,增长面达57%。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79%,贡献突出。限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36.8%,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房地产“调节器” 作用更加充分
上半年,全市发放青年人才购房补贴、试行“带押过户”等支持住房消费的有效措施,提振了房地产市场信心,稳定了房地产市场。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927.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3%;二手房交易面积592.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9.7%。
重点区域“主引擎” 作用更加强劲
从各板块主要指标看,开发区经济增长迅猛,六区稳中有进。
上半年,四个开发区经济总量实现2406.3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贡献率为42.7%,比一季度增加6.6个百分点,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
六区经济总量2519.5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贡献率为38%,比一季度增加1.7个百分点。
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积极筹谋、奋力拼搏的结果。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我市抢抓重大窗口期、机遇期,及时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10条、促进批零住餐业10条、金融支持经济25条等一揽子政策,建立涵盖7大领域66项先行指标监测体系,抓实抓牢经济运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点项目建设等调度机制,切实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下半年,我市将保持定力,积极作为,奋力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提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发力“稳投资” 夯实“压舱石”
下半年是项目建设和谋划推进的“黄金期”,全市上下发力“稳投资”,夯实“压舱石”。加快项目进度,10月底前完成彩虹桥拆解新建工程,加快推进渠南路、新龙路等路网工程。加快推进金水河调洪、金水河分洪、常庄水库加固提升工程,确保年底前完工。加快推进新G107快速化改造、陇海路东延(东四环至新G107段)快速化改建工程(陇海路一期)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金水路中州大道立交桥整治工程、燕庄水面节点改造、豫泰路等13条路网工程。加快推进安罗、焦平、郑洛等8个高速项目建设,确保年度投资目标如期完成。年底前管城区商代王城遗址亳都古巷主体完工,北庆里项目建成运营。
巩固消费回升向好势头
下半年,我市将以创建国家消费中心城市为牵引,抓好国家和省促消费政策措施的细化落实,抓紧再推出一批契合我市实际的“硬”举措。
围绕购物、餐饮、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推出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谋划实施一批汽车展销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加大信贷力度、汽车下乡等措施。加快建设“超充之城”,围绕居民区、城际快速路、公共区域、旅游景点、县乡重要交通节点等,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推动智能充电桩进小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居、进停车场。打好政策“组合拳”,提振市场信心,激活居民购房热情,确保商品房销售面积保持两位数增长。围绕“山河祖国”文旅IP等特色旅游资源,完善文旅产业链条,联合网络社交媒体、线上旅游运营商、新媒体传播平台等创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加快21条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培育打造一批有品牌、有热度、有流量、有消费、有口碑的精品商业街区。
持续提升创新能级
下半年,我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系统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对外依存度及关键核心技术评估,全面梳理企业技术需求;开展“揭榜挂帅”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联动,形成“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集群创新发展”的共生格局。启动中原科技城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与郑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四基”企业集聚区,力争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00家以上。
抓牢抓实产业转型
高度重视储能产业发展,积极拓展风电、光伏、水电、充电桩等应用场景,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夯实基础。紧盯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核心城市、打造中部地区先进计算产业高地目标。趁势而上做大卫星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打造全国领先的“卫星+”产业发展高地和创新应用标杆城市。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壮大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和融合应用高地。
扩大开放深化改革
下半年,以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我市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引导国有企业进一步向数据、算力、储能、养老、网络安全、粮食、储运、加工贸易等领域布局。围绕主导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建立由国有企业牵头、高校与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10~15家,形成一批专利和创新成果,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完善“郑好融”平台服务功能,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一张网”改革,加快推进停车差异化收费、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等重点领域改革,为全省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探索郑州经验。
本报记者 侯爱敏 张倩
本版图片均为郑报全媒体记者马健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