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
2、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3、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相关资料图)
4、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5、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6、’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
7、我用力地擦拭。
8、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
9、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10、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11、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2、”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3、”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14、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5、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16、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1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8、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19、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
20、无心无尘,人便死。
21、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22、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